诸朝相遇

现代言情《诸朝相遇》,主角分别是宋应星张泊,作者“宋应星”创作的,纯净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,剧情简介如下:诸葛亮望向手中的对讲机,他很清楚如果真的像店家所说的那样,意味着什么。不需要再经过传令兵的奔跑,几乎是瞬息的时间,相隔二十里的各营都能在瞬间得知各自战场的情况,实时共享情报,只要实力不相差太过悬殊,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诸葛亮握紧了手中的对讲机。此物对于如今的他们来说极为重要...

诸朝相遇 在线试读


此刻,围拢在张泊周边的四人听到张泊的话语后,全都愣在原地。

他们刚才可是见识过那神奇的一幕的。

未见其人,已闻其声。

如果将之放大到二十里的距离,那此物……

东汉三人组的眼中纷纷流露出热切的光芒。

疑问,如果真的如店家所言,能够实现二十里距离内与人实时通话,那么此物将会为他们以后的战场带来极大的变革。

自古以来,战场情况瞬息万变,一旦情况有变,主将则是要根据场上的局势重新排兵布阵。

至于如何沟通主将和其余副将,那就不得不依靠一种兵种,传令兵。

即使传令兵的马匹是经过着重筛管,要像跑完二十里路,也差不多需要两刻钟左右。

一来一回,不仅所耗费的时间是海量的,而且即使是最新的战况,经过如此长的时间,也会滞后。

但是,有着眼前之物,就大为不同。

诸葛亮望向手中的对讲机,他很清楚如果真的像店家所说的那样,意味着什么。

不需要再经过传令兵的奔跑,几乎是瞬息的时间,相隔二十里的各营都能在瞬间得知各自战场的情况,实时共享情报,只要实力不相差太过悬殊,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

诸葛亮握紧了手中的对讲机。

此物对于如今的他们来说极为重要。

不过,恐怕价值也不菲。

或许,他该想点办法赚取钱财了。

“店家,此物的原理是不是也与你所说的那十三门学科有关。”

宋应星盯着对讲机思考许久,有些迷惘。

先不说以往的典籍中根本没有类似的记载,并且,以他目前看过《天工开物》的学识,也想不到究竟在何等的情况下,人与人能够不相见,却能够实时地对话。

因此,宋应星大胆推测,或许此物和店家之前和他讲述的十三门学科有关。

十三门学科?

诸葛亮的目光从对讲机上移开,看向说话的宋应星。

他从之前众人的交谈中,就已经发现了此人的学识非同一般,不愧是能在历史留名的人物。

而能令距离东汉一千多年的对方露出如此神情,想来这十三门学科不同凡响。

宋叔,对讲机的原理同之前们提到的电一样,都是理学中物理的一部分,只不过对讲机所用到的,乃是电磁波。”

电磁波?

电之前宋应星已经从张泊的口中得知,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名为电磁波之物,很明显,这和他印象中的物理有些不同。

此刻的宋应星也是对于物理生出了浓厚的兴趣。

理学?电磁波?

两人身旁的诸葛亮听着两人的谈话,也是露出了沉吟之色。

“店家,不知可否有关于物理的书籍。”

宋叔,恐怕得等待些时日了。”

有关物理的书籍,他这倒是没有,只能上网买,而且还只能买些初中的物理书,一步步深入,不然直接买一本有关电或者电磁波的书,宋应星大概率看不懂。

此时的宋应星,脸上倒露出一抹极为不好意思的神色。

“店家,并不像玄德公那般富有,只怕为店家你带来黄金,不过,白银的话或许我还能想些办法。”

张泊本来对于此事倒没有在意,就和之前他准备给宋应星几袋种子一般,这次的几本物理书对于他俩说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
但是,宋应星的一番话,使得张泊也开始注意到了宋应星的生活问题。

能写出《天空开物》此等连西方后世学者都赞不绝口的宋应星,晚年竟然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。

张泊思考片刻,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,不仅可以改变宋应星的境况,还可以让他也收获足够的好处。

“宋叔,我有一个想法,我将后世的一些物资交予你拿到大明贩卖,所获的利润我们五五分账如何?”

这……

宋应星也是被张泊的这个奇思妙想所惊呆了。

还能这么玩?

不过,他只思考片刻,就认定了此事可行。

光凭店家那手中洁净透亮的琉璃,恐怕在大明的价值就有数十两白银。

“多谢店家。”

宋应星当即对着张泊俯身拱手表达感谢。

一旁的诸葛亮眼神也亮了。

他们在东汉的局势如今也算得上一穷二白,如果能像宋应星这般,与店家做生意,毫无疑问,他们发展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。

“店家,我等也欲参与其中,不知可否?”

“自然是没问题。”

“那便多谢店家了。”

在几人交谈之际,关羽注意到张泊带回来的大盒子中还有着其他的小盒子。

“店家,这其中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的物件。”

“没错。”

张泊来到了快递堆旁,取出一个和之前对讲机差不多的快递,将之拆开。

众人见张泊的手中出现了一件双筒状之物,眉宇间都充满了好奇。

他们一时也想不到这件造型奇特之物的用处。

张泊也不准备卖关子,而是直接为众人开始介绍。

“此物名为望远镜,有着望远之用,其在大明又被称为千里镜,想来宋叔应该听说过此物的名头。”

对于东汉三人组望来的眼神,宋应星微微颔首。

“千里镜是由泰西人利窦玛与万历年间带至大明的,正因为此奇物,他收到了万历陛下的召见。

虽然我并未亲身见过利窦玛所进献的千里镜,但是也略有耳闻。

相传此物有三尺长,一寸宽,较之店家你手中拿得这个如此轻便的望远镜,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。”

“长庚,莫非千里镜真的能看千里。”

刘备向着说话的宋应星问道。

“我并未亲眼见过,因此也无法下判断。”

“玄德公,能视千里是一种夸张的说法,不过,虽不能视千里,但是看清两三里外一个人的具体样貌,还是绰绰有余的。”

看清两三里人的外貌?

刘备扪心自问,他是做不到这一点。

转过头去,望向自己的二弟关羽。

关羽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。

很明显,关羽也做不到。

“店家,如此奇物,不知我等可否试上一试。”

小说《诸朝相遇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点击阅读全文